乐筑天下

搜索
欢迎各位开发者和用户入驻本平台 尊重版权,从我做起,拒绝盗版,拒绝倒卖 签到、发布资源、邀请好友注册,可以获得银币 请注意保管好自己的密码,避免账户资金被盗
查看: 101|回复: 7

[求助]土方平衡计算程序

[复制链接]

19

主题

46

帖子

7

银币

初露锋芒

Rank: 3Rank: 3Rank: 3

铜币
122
发表于 2003-11-20 12:30:0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求助土方平衡计算程序
思路是这样的:
1.在一闭合的PLINE线范围,生成网格(5M*5M或者10M*10M或其他,由用户来选择),然后根据一些现状标高(如29.5,30.5等)来模拟地形的高低起伏,然后利用海平面0.0作为底面,求该地形形体的体积V1.
2.同理可求,根据规划的标高生成新的地形,也是利用海平面0.0作为底面,求该地形形体的体积V2.
3.V1>>(远大于)V2,则挖方过大.
 V1=V2(约等于),则填挖平衡.
 V1<<(远小于),则填方过大.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9

主题

46

帖子

7

银币

初露锋芒

Rank: 3Rank: 3Rank: 3

铜币
122
发表于 2003-11-24 12:13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各位高手请帮忙了,能实现上述想法吗?
第三步可以这样:
V1-V2=A
A>0 ,挖方A立方米.
A=0 ,填挖平衡
A:10
选择闭合的用地红线[回车输入两角点]:
然后生成如图所示的网格。
步骤二(如图):
框选“用地红线”范围内的“现状标高层”标高(ssget '((0 . "text"))),生成地形的高低起伏模型。
框选标高时候,还要判断选择的文字都是数字,如果有汉语文字如“人民路”就转移到新的图层。
求得该地形形体的体积V1:底平面为0.0,高度就是图中“现状标高层”的文字。
(相邻两两标高的中间部分,是一个楔形的山坡,即由标高1逐步过度到标高2)
(另外地形图常识,一般等高线密集,标高也比较密集,地形坡度就大,也就是比较陡。)
步骤三:同理可框选红线范围内的“规划标高层”标高,生成地形的高低起伏模型。求得该地形形体的体积V2.(图中未表示规划标高层)
步骤四:A=V2-V1.
(IF (> A 0) (princ (strcat "\n需要填方" (rtos A 2 0) "立方米")))
(IF (< A 0) (princ (strcat "\n需要挖方" (rtos A 2 0) "立方米")))
(IF (= A 0) (princ "土方平衡"))200311241893427976.dwg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7

主题

55

帖子

7

银币

初露锋芒

Rank: 3Rank: 3Rank: 3

铜币
83
发表于 2003-11-24 13:25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你的标高和网格有什么关系,前不着村,后不着店的,还有用地红线与网格有是怎么衔接的,为什么不给个形成后的图形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9

主题

46

帖子

7

银币

初露锋芒

Rank: 3Rank: 3Rank: 3

铜币
122
发表于 2003-11-24 18:09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不好意思,没有说清楚.
网格有两个作用,1.网格越密,精确度就高.2.我设想整个模拟地形是各个网格的顶面的集合,网格的顶面要跟标高衔接,顶面与顶面之间要逐渐过度.关键是根据网格周边的标高来确定网格顶面的中心点的标高.(不管网格里有无标高文字).
如果有的网格里没有标高文字,就要判断这个网格顶面的平均标高,如周边标高是35.0,36.0,那么这个网格中心的平均标高就是35.5,该网格顶面的周边就与35.0,36.0衔接好.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26

主题

3072

帖子

10

银币

社区元老

Rank: 75Rank: 75Rank: 75

铜币
3177
发表于 2003-11-24 18:29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只生成用地红线内的地形,红线外的标高和网格可以看作没有.
我以前有个程序可以生成模拟地形,可是换工作时候搞丢了.也没有一个成型的东西参考一下.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9

主题

46

帖子

7

银币

初露锋芒

Rank: 3Rank: 3Rank: 3

铜币
122
发表于 2003-11-26 18:12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不好意思,我记得让你用非专业语言描述,可你还是一大堆专业语言,看起来非常吃力,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9

主题

46

帖子

7

银币

初露锋芒

Rank: 3Rank: 3Rank: 3

铜币
122
发表于 2003-11-26 18:26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1.网格越密,精确度就高,相当于整个地形由许多 长方体组成,只不过每个长方体的顶面要与周边标高协调,从而每个长方体的顶面就成了变形的斜面.因此整个地形的顶面就是由这些长方体的倾斜顶面组成的.就象捕渔的网撑起来一样.
2.也可以这样想,整个地形的表面就是由这些标高点组成,(如高度35.0,60的点等),然后用面把这些点连接起来.可这样的话对于标高文字比较稀少的地方(即两标高文字相距远点)就不太精确,因此采用网格的概念,这样相距较远的两标高间有几个或一个网格,然后就根据周边的标高粗略估算该网格的中心点的大致高度,从而生成一个有高度的点(如35.5),这样该点与其他的点共同构成地形的表面.
3.因为这个表面不可能很圆滑,所以就会是由各个面组成,这些面往下面投影,(跟CAD的TOP视图一样)就是刚开始程序设置的网格.
不好意思,本人表达不太清楚,所以......,呵呵.见谅!
谢谢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26

主题

3072

帖子

10

银币

社区元老

Rank: 75Rank: 75Rank: 75

铜币
3177
发表于 2003-11-26 18:59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从你的图上还是看不出什么来,还是不明白什么是标高协调,又怎么个粗略估算法。
你画一个做之前和之后的比较图来说明可能会比较清楚些。。。否则真是无能为力了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  • 微信公众平台

  • 扫描访问手机版

  • 点击图片下载手机App

QQ|关于我们|小黑屋|乐筑天下 繁体中文

GMT+8, 2025-7-7 04:36 , Processed in 1.536587 second(s), 68 queries .

© 2020-2025 乐筑天下

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帮助中心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